强工科|贵大在行动(节选一)
强工科行动是做强贵州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地方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让溪溪带你看看我校的强工科行动吧!
01
感恩思进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贵州大学自然科研新篇章
吴复忠: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2023年,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化目标引领,围绕创新平台建设,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强工科行动”,并重点围绕 “省之大计”开展新学期的工作。
融入我省产业发展大格局,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科学技术研究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主战略和建设“四区一高地”的主定位,将实施四个行动计划。一是实施“大平台+”。以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低风险农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公共大数据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为依托,重点投入、打造“重器”,实施“筑巢引凤”,为高端人才引进搭建大平台。二是凝聚“大团队”。重点聚焦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传统能源、白酒、新能源及材料等工业产业和茶叶、蔬菜、中药、牛羊、辣椒等农业主特产业,大力引培国家级人才,打造国家级人才为主的“大团队”,实施校领导对接行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学院对接成长型企业、十大工业和特色农业产业专班对接项目的“三拳组合”。三是谋划“大项目”。依托重大平台基地及设施优势,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链。汇聚科技创新资源,组建攻关团队攻克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及颠覆性技术,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四是培育“高价值”成果。开展战略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工作,实施“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方案,成立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及其成果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提升大成果的转化能力。
聚焦服务“省之大计”,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副总”行动。通过揭榜挂帅,持续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副总”服务中小企业发展行动。遴选服务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副总”博士、教授100名,服务成长型、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以上。二是提升新工业“三拳组合”行动。实施校领导对接行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学院对接成长型企业、十大工业产业专班对接项目的“三拳组合”服务行动。推动理工学科与基础工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煤炭与新能源、煤矿规模化与智能化、找矿突破与“精”查行动和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上取得新突破。涉及专业学院打造2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各专业产业学院服务企业不低于30家,服务企业的学院副高以上教师不低于50%。三是实施“产业冲锋队”行动。在酱香白酒、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和生态特色食品等传统产业方面推动改造升级;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装备制造与数字产品、“东数西算”工程、中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实施“产业冲锋队行动”,每年组建不低于100人的“产业冲锋队”,对接全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精准、高效服务,助力我省工业发展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四是实施“校企联动”行动。结合学校“工程师”计划和省教育厅“产业导师”项目,遴选200-300名优秀产业导师,积极打造“学习+基地+实践”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新模式;“校企联动”行动力争覆盖80%的地州市、50%的工业产业县。
02
深化土木工程专业建设
助推学科创新与内涵发展
赵瑜: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新国发2号文件中提到,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对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学科领域在深化专业改革和建设的道路上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培养适应贵州产业发展所需的理工类人才指明了方向。
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支持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实施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扎实推进我校“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是土木工程学院的目标导向。2023年土木工程学院以党的建设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统筹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重点,将围绕学校“强工科”行动,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扎根贵州、服务西南、面向全国,瞄准国家及区域重大土木工程建设需求,牢牢把握贵州作为“一带一路”构筑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枢纽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创一流”为目标导向,推动学科深化改革与内涵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提高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层次与水平,拓宽学科发展空间,广辟社会资源,突出学院特色,建成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土木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及创新研究平台,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以教育教学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推进贵州三大战略行动和“四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2023年,土木工程学院持续推进土木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贵州大学校赛一等奖9项。力争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省赛9项、国赛1-2项;在本科生就业率、考研升学率再创新高,新工科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人才引培为重点,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流学科为契机,围绕“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内涵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驱动转换,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内培外引”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内培养和打造一批业内青年专家,对外围绕学科升级创新需求,引进科研创新人才,加快人才高地建设。2023年向土木工程学科排名领先的国内外一流大学派遣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访学、攻读博士后不低于10人次,同时引进1-2名高层次领军人才,打造人才“蓄水池”。力争原创性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高水平SCI/EI论文及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再破新高。
以学科振兴为目标,拓展国际互访空间。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形成有特色、有一定学术地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促进作用的特色重点学科。学院坚持科学研究为核心工作,加大力度支持教师海外进修,鼓励教师走上国际学术舞台,提高教师国际学术对话能力,重点在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2023年学院派遣骨干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及国际会议等不低于20人次,本科生和一流学科研究生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比例达到5%以上,拓展国际交流互通和访学空间。
03
以产教融合持续推动建规学院
高质量发展
唐洪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勉励全省上下必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贵州大学作为全省开设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最早的高校,勇担重任,积极为我省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培养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2023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将勠力同心、蹄疾步稳,以产教融合助推学校“强工科”行动。
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价值塑造。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党建工作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创新,使学生将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地域文化、建筑文化的系统深入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文化自信;通过城市与乡村的实习实践,让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城市乡村建设活动,感悟“工匠精神”、崇尚“知行合一”、体验“快乐劳动”。力争在党建引领下实现2023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国赛获奖新突破。
实施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产教协同育人。学院坚持根植贵州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先后与贵州省建工集团、中建科技、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省内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教合作关系。对外聘请大中型企业“产业导师”参与教学,对内加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全年计划新增合作企业10家,新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5处。
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围绕“四新”抓“四化”,学院依托学校勘察设计院,深入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以城市更新设计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总结前期特色田园乡村与红色美丽村庄的规划建设实践经验,不断优化村庄规划与建设策略,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以实践激发学生热情,强化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近年来学院多项村庄规划方案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励,并作为全省优秀规划案例进行推广。2023年,学院将持续聚焦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派出驻村博士1名,实施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各一组。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学院围绕国家“双碳”发展战略与大数据时代背景,制定了“地域性、生态性、智能化”的学科特色建设目标,以适应新时代城镇化与建筑行业转型发展需求。学院将围绕行业转型发展需求,加强科研平台及科研团队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挖掘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城市建设的融合点,促进学科与专业建设在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智能建造、新型建材等领域创新发展,力争实现科研立项项目数量、科研经费与学科竞赛获奖数量翻一番。
04
用“三个强化”谱写矿业发展新篇章
左宇军:矿业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定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矿业学院将抢抓“工业倍增行动”机遇,充分利用矿业类专业和学科优势,以“三个强化”为主抓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全力打造矿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是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始终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下设4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占比100%,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率50%,力争今年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率100%的目标;拥有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每年为省内外输送优秀毕业生200余名。为做强优势学科,营造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环境,学院2023年将全力申报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是进一步强化国家级人才引培。学院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主基调,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部署,深入落实积极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国家级人才为中心,寻求学科建设更大的突破,2023年计划引培1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1名青年科技人才、1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全力打造人才引擎,为矿业学院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三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结合。2023年,学院将以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开展3项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年度科研经费到账突破2000万,科技成果转化100万以上的目标。以优势矿产资源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为50余处矿山提供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及智库支持,进一步推动煤及非煤矿山规模化、智能化发展,提升煤、磷、铝、锰等优势矿产资源及伴生稀贵金属资源深加工,加快页岩气、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率,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矿业学院将团结全院86名教职工,引导858名本科生和318名研究生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做善为,办出特色鲜明、成果丰富、人民满意的工科学院!
05
以高水平理工科人才培养助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潘卫东:药学院院长
生物医药是攸关人民健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优势特色,到2025年力争全省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然而,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我省生物制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如医药产业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端研究平台及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
作为贵州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及“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成立于2013年的贵州大学药学院正处于科教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上下齐心积极抢抓机遇,2023年将以生物医药领域高水平理工科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主要抓手,围绕学校“强工科”行动,重点实现如下几个目标: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交叉学科人才的引培力度。年内拟实现1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争实现1-2名国家级人才引进。进一步推动药学学科的水平提升,更好地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力争博士学位点授权。高水平工科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与同属生命科学学科群的多家各兄弟学院及中心精诚合作,瞄准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过补短板、凝特色,不断完善自身申报条件,力争实现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获批,为贵州大学制药工程学科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奠定基础。
加强高端平台建设,培养实践型工科人才。针对贵州省生物制药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加强教育部与省发改委、教育厅等相关医药教学科研平台的申报,并力争获批教育部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平台至少1个。以高水平平台建设助力药学院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现代药物制剂、合成生物学、生物医药工程等前沿交叉学科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汇聚及培养。
聚力原创科技攻关,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重点聚焦省内制药行业的痛点难点和“卡脖子”问题,加强抗体药物、生物正交化学生物学、基因编辑及治疗性疫苗技术等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应用,形成关键性科技成果,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药学院将举全院之力在中药一类新药“阿可拉定”的原料药淫羊藿素的工业化制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形成科技服务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来源:贵州大学新闻网
封面:杨晴
编辑:王维可
责编:庞爱忠 何璇
审校:李秋蓉
关于贵大,你可能还想看